近日,面临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十条措施,对群众关心的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管理,高风险区划定封控等防控工作作出进一步优化。积极提高自身免疫力,规避感染风险,减少感染次数是我们当下最需要完成的任务。《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上工治未病,不治己病,此之谓也。”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预防,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疾病发生。清朝吴又可《温疫论》:“邪自口鼻而入。”目前新冠肺炎主要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为主,人体皮肤、黏膜对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十分重要,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等多种功能,阻止微生物入侵的第一屏障。因此,隔离和必要的防护可有效阻断疾病进一步传染。现代医学关注点在病原微生物,而中医药的作用点在提高自身正气,调和营卫,增强胃肠功能,以抵抗病邪(病原微生物)。
中医外治法中的艾灸,穴位贴、刮痧、推拿、足浴、香囊可以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本草纲目》:“艾叶能灸百病。”《扁鹊心法》:“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艾叶,味苦、辛,通气血、温经络。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建议大家经常做艾灸,提高自身免疫力。
一、各种特色灸法
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瘟疫流行时“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令不相染。”揭示艾灸具有预防瘟疫传染的作用。根据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提出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的方法介入新冠疫情的防治。
(1)温和灸:取足三里、风门、肺俞、大椎、关元、气海、合谷、神阙等腧穴,将艾条点燃后悬置于距离施灸部位2-3cm处,以局部红热舒适为度。每次每穴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至少连续灸1个月。或用温灸器灸,可预防感冒。对于有轻微感冒征兆患者,可艾灸风池、大椎、列缺、太渊等穴,以祛风解表宣肺减轻症状。
注意:艾灸期间应注意室内通风;注意保暖,不要受寒着凉;注意温度,不要烫伤皮肤。如出现咽喉、牙龈等部位肿痛,应停止艾灸。
(2)线香灸:线香灸是以特制中药线香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发病部位上的一种外治灸法。施灸时以拇、食二指持线香的一端,露出其一端约1 cm左右,将线香在火源上点燃,抖掉火焰,待其形成珠状火星时,快速将火星点按于所选穴位或部位上,并立即移开,如雀啄样。一按即为一壮,一般主穴每穴3~5壮,配穴每穴2~3壮。线香灸后,灸灰不予处理,待自行脱落;若出现水泡,一般可自行吸收,不予处理,水泡较大者可询医处理。针对新冠肺炎轻型患者主穴取风门、肺俞、印堂、头维、太阳、迎香、合谷、外关。配穴:风寒型加风池;风热型加大椎、曲池;风燥型加太渊、太溪;喉痒咳嗽加天突;发热加大椎、背八穴;泄泻呕吐加内关、足三里。咳嗽者取合谷(左)、止咳点、膻中、列缺(右)。
(3)麦粒灸:麦粒灸用途广泛,男女老幼各科皆宜,多用于难治性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失调、缺陷者,各类痛症、身体虚弱及虚寒病症。用如麦粒大小的艾炷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的皮肤上直接施灸的一种痛苦最小、最容易被人接受的非化脓性灸法。
(4)督灸:一则可以温补元气,提升人体正气;二则可以温化寒湿,改变人体寒湿的环境状态;三则对证施药纠偏,恢复患者阴阳平衡的状态,营造不利于病毒生存的体内环境。正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长生矣。”铺灸材料选用辛温之生姜,发挥发汗解表、温胃止呕、散寒止咳之功,药粉选择根据不同的病证而辨证选药。
(5)脐灸:脐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将神阙穴、药物及灸疗有机融合在一起,三效合一,具有扶正祛邪、益气健脾、温补肺肾、散寒除湿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疾病包含肺系疾病的防治。
二、穴位贴敷
将白附子、川穹、吴茱萸、细辛、白芷、麦芽、莱菔子等研磨成药粉制成药饼贴服于天突、大椎、肺俞、膏肓、丰隆、神阙、足三里等穴位,通过上述芳香药物对穴位的直接刺激可振奋身体正气,调和营卫,增强胃肠功能,起到未病先防,防疫于未然的作用。
三九贴: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寒邪极盛,最易伤阳。三九贴是指在冬季最寒冷的时节,选用辛散温通的中草药,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以气相应,以味为感,达到助阳扶正、散寒祛邪的目的,不仅能帮助人体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疾病,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贴敷前可用线香点灸腧穴再行贴敷,可使贴敷效果更佳。
贴敷时间
一九:2022年12月22日-12月30日
二九: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8日
三九:2023年1月9日-2023年1月17日
三、推拿
推拿是用手在人体经络穴位或体表部位,用推拿揉捏等手法以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1.穴位推拿:常选用大椎、肺俞、风池、迎香等穴以祛风宣肺、通利鼻窍从而缓解或减轻感冒症状,每穴可按揉1分钟左右。
2.经络推拿:针对此次肺炎,可选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等经络,选用有关经络四肢部位节段即可以激发经气、任督脉选用胸背部节段,用手掌或大鱼际紧贴所选经络皮肤作直线快速摩擦,一来一回为1次,摩擦1分钟100次左右即可。
四、刮痧
中医学传统医学认为对皮肤的刮拭可通过刺激相应部位的经脉穴位,疏通经络,益气活血,刮拭出痧为使邪有出路,从皮肤脉络引导病邪排除体外,达到清热解毒、透邪外出的治疗目的。
1.平素保健
采用刮痧板蘸取少许刮痧油,在颈肩部由内上向外下呈“介”字形单向刮动,可刺激督脉,手阳明大肠经等经,涉及风池、大椎、肩井等穴位,达到固表祛风的目的,刮至皮肤局部温热微红即可,可每日1次。
2.恶寒、咽痛、咳嗽,周身酸痛等症状者
颈肩部刮痧做法同1,但应以局部皮肤出痧(轻者皮肤出现潮红 ,重者出现紫红色痧点)即止,可选用上述经络推拿所提及的手太阴肺经,从少商至尺泽沿肺经单向刮动,用力均匀,以局部皮肤出痧即止,每日1次,双手肺经可交替刮痧。
注意:切忌用力过猛导致皮肤破损;出痧严重处不宜再次刮痧;结束后应多饮温开水帮助新陈代谢。
五、足浴
中药煎汤外洗足浴法,可借助热力将药物迅速渗透至足部及全身的经络循环,药物随气血经络运行而发挥活血通络,祛风胜湿的作用。适用于体质偏虚夹湿型人群(平素怕冷怕风,四肢偏凉,不耐寒凉,胃口欠佳,大便稀烂者)
足浴方:羌活9g、防风9g、当归9g、生黄芪9g、花椒9g、艾叶9g。
具体操作
熬药滚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准备水量5000-6000毫升,待水温降至约45℃左右,浸泡足部,每次约20-30分钟,可不断加入药汁保持水温,水量以能淹过脚踝部为好,自行用两脚掌和脚背互相搓擦, 以身上有微微温热感或微微汗出为佳。
注意事项:饭前及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应多饮用温水,不宜大量出汗。
六、药用香囊香薰
自古清代有用中药香囊佩戴胸前预防四时感冒、瘟疫等记载。至今,民间仍有“佩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风俗。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而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温馨提示】
1.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若香袋中药物变质,及时更换。
2.中药香囊可以悬挂于房屋内或放置于床头,也可以佩戴于胸前或腰部。每日可将香囊放在鼻前闻香3~5次,每次1~3分钟。
3.因香囊内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药物,如果在使用时出现不适症状,则不可再用。
4.儿童在家长看管下使用,避免误食。
5.中药香囊不可以替代药物,不能随便停药,当疾病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
七、放血疗法
1、刺络拔罐法:指在局部消毒,并用三棱针、粗毫针等点刺出血后,再在出血部位拔罐、留罐,以加强刺血治疗效果的方法。留罐时间一般在5-15分钟。在大椎穴刺络拔罐退热效果良好。
2、点刺放血:常规消毒后应用一次性采血针或三棱针刺破腧穴,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少商、商阳穴点刺放血可治疗咽喉肿痛。少商穴位于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商阳穴位于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门诊就诊须知:
为保证您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进入医院请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请勿随意摘下或丢弃口罩;请遵守“一医一患一诊室”的规定,如病情确需家属陪同,原则上每位患者仅限1名。
温馨提示:
预约咨询电话:7905177
就诊地址:海口市天衢东路1165号市中医院门诊楼一楼东侧治未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