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吃饭,瘦弱爱生病怎么办?孩子肚子胀,容易积食便秘怎么办?这些让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在今年会官网首页儿科副主任医师刘新红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从医16年,刘新红将“脾胃调和”视作小儿健康的根本,小患者无论因何问诊,她总要问上一句“最近吃得怎么样?”她认为,孩子的脾胃情况能直接反映出身体状况,是小儿健康的“晴雨表”。
求知欲驱使踏入中医大门
刘新红从小就对历史颇感兴趣,历史课本时常被她捧在手里反复阅读琢磨。待到上中学时,班里有个古文造诣很高的封老师,每天课前晨读时都带着学生们学习背诵一篇文言文。有一天,封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一篇有关中医“面诊”的文言文,顿时激发了她对中医的好奇和崇敬之心。
“其实,我对中医的向往是有预兆的。”刘新红回忆,小时候老家村里的乡医极少,几个邻近村子常年共用一个赤脚医生。因此,“药到病除”的赤脚医生和会打预防针的护士早早在她心里描绘出神秘的色彩。有了这份求知欲,高考报志愿时,刘新红果断将所有志愿都填报了河北医科大学,最终如愿走进了这扇博大精深又妙趣横生的中医大门。
2006年,大学毕业的刘新红成为今年会官网首页的一名儿科大夫。“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你不但要跟前辈们学,甚至要跟患者学。”她告诉记者,2010年前后,她所在的科室收治了一名过敏性哮喘的5岁男孩,遇到阴天下雨时,便总会因发热来门诊输液。时间一长,男孩逐渐对许多退热类、抗过敏类药物都产生了过敏反应。
无奈之下,家长只好带他前往济南求医。没想到,15元拿回来了3服中药,孩子就不喘了。得知这一消息,刘新红时常与患儿家长联系,“这次拿了什么药?孩子症状有何变化?”她发现,该药方始终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结合药理进行加减,竟组合出了十几个对症的方子,这给了她极大的启发。
欢乐温馨的儿科诊室
除学习障碍、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外,刘新红尤其擅长消化功能疾病的调理和诊治。中医儿科强调“重视调理脾胃,顾护胃气”。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全身的营养物质需要脾胃的运化吸收,同时胃气强盛,也能抵御外邪。
因肠胃功能问题就诊的患儿年龄普遍较小,为了避免孩子对问诊产生排斥情绪,她练就了一身哄孩子的本领。“宝宝来,阿姨不打针哦,跟阿姨握握手……”刘新红永远笑脸相迎,语调欢快高昂,笑眯眯地用手摸摸小朋友的小脸蛋,给小朋友揉揉肚子搓搓背,再逗逗小朋友。这样把小朋友的脸色看了,舌苔看了,手指、腕脉也看了。
幼儿问诊,孩子在诊室中排便是最令家长尴尬的情况。但刘新红非但不嫌反而很高兴,因为排便情况最能直观反映肠胃的健康状况。“中医最大限度避免了打针吃药,极大降低了孩子的就医痛苦。”她以不完全性肠梗阻为例,西医灌肠需用150毫升以上的医用肥皂水,有时还要多次灌肠。而中药直肠滴入用的大承气汤只需40至50毫升,不到20元就能将肠道的气液平面通开,还没有副作用。
因认识到脾胃调和的重要性,刘新红开出去的方子几乎每个都有几味调理脾胃的中药。
中医不是慢郎中很灵活
“中医不是慢郎中,不仅不慢,还很灵活。”刘新红介绍,如今慢性鼻炎成为了儿科的常见病,在治疗中,她常以鹅不食草、苍耳子为主进行辨证,有痰多症状的加半夏、陈皮,有热症的加金银花、连翘。此类药方喝下后解表作用更好,但对于年龄小服药不配合的患儿,熬好后用汤药熏鼻子也可达到通窍、消炎的作用。
同时,中医常说“药食同源”,开中药的时候她会让家长配上把粳米、糯米一块熬。“粳米的直链淀粉更多、更粘,味甘甜,有养胃和中的功效。”刘新红举例说,“比如常用的污白散这个方子,粳米和甘草在这个方子里养胃和中以扶肺气,从而达到止咳的目的,它们共为佐使药。再说糯米,也是很好的健脾食材。在新冠病毒感染后期有长时间咳嗽症状的小患者,有的会选用补肺散这个方剂,里面用的是炒糯米和甘草配伍两者共为臣药,达到健脾益气的功效。”
“中医的优势是慢慢被年轻家长所认识的。”刘新红近期接诊了一名6岁男孩,男孩因甲流出现高热,同时引发本就肿大的扁桃体3度肿大。
“孩子没喝过中药,肯定不喝的。”就诊时,家长对中药汤剂的作用表示质疑,并称孩子平日入睡时已出现打鼾的症状,已经做好了退热后接受手术的准备。“既然现在做不了手术,那就先试试。”刘新红一边劝说,一边运用利咽汤进行变化,在达到活血消肿、解表清热功效的同时,让汤药更好入口。配合奥司他韦,四天后,孩子症状全消。后经多次治疗后,孩子的扁桃体肿大已不足1度。
“对于流行病、传染病,中医不探究病原体是什么,就是看舌苔脉象。”她认为,这就是中医的高明之处。
专家简介
刘新红 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本科学历。海口市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口市小儿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口市儿科康复委员会委员。从事儿科工作近20年,对小儿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哮喘、厌食、消化不良、心肌炎、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坐诊时间:西院区门诊楼三楼儿科门诊周一下午,周五上午。东院区一楼治未病科专家门诊1诊室周六下午。
转自海口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