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民间在谷雨节气有摘谷雨茶、走谷雨、祭海、吃春、赏花等习俗。
专家简介
魏秀莉
今年会官网首页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医妇科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中医优秀临床人才,海口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海口市技能标兵。
擅长用中医经方及针灸等适宜技术结合,治疗月经病、妇科杂病、不孕不育、妇科痛证及妇科胎前产后相关疾病。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急腹症(如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等)、不孕症、盆腔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痛、子宫肌瘤等;宫腔镜微创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及畸形、宫腔内占位性病变、不孕症、节育环异位、宫腔异物。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过后,各地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大,天气变化莫测。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如人们的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容易感受湿邪,出现食欲不佳、便溏腹泻、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不适等脾虚湿困症状。今年会官网首页妇产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魏秀莉提醒,谷雨时期养生调理应以“健脾除湿、助脾运化”为重点。
饮食得当固护胃气
谷雨适逢春季,春季适合温和进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抵抗春瘟,而且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中医讲究按节令取食,谷雨节气宜吃香椿苗,洋槐花等大自然赋予的食物,俗称“吃春”,时令蔬菜如菠菜、韭菜,菠菜性甘凉,入肠胃,调肝血,健脾祛湿和胃的谷类,如小米、大麦、红豆、薏米、芡实、黄豆、黑芝麻等。
此外,地瓜、山药、土豆、香菇等都是补脾胃的食物,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在谷雨时节不妨食用一些。特别是山药,中医认为山药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固精、养阴养肺的功效。也可多吃红枣,不仅对脾脏有益处,还能补气养血,尤其适合女性,可以煮粥食用或者是切碎泡茶喝。
如果已有“湿邪”侵入,在日常饮食中,可增加一些利水渗湿的食物,如红豆、茯苓、冬瓜、薏米等。
此外,这一时期是胃病的易发期。要注意饮食清淡勿暴饮暴食,可每天坚持按揉足三里穴,每次100下,每天2次。
户外运动需做好防护
中医认为,春季的睡眠原则为“夜卧早起”。不过这里的夜卧指的是相对秋冬的作息时间可稍晚一点,但也要尽量在晚上11点以前入睡,早起以6点左右为宜。
要预防“春困”,除了要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不宜吃得过饱外,还可以多进行户外运动。通过锻炼改善生理机能,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春困”也会得以缓解。
但风大沙多是这一节气的显著特点,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浮尘天气,外出时尽可能选择浮尘较轻的时段,并戴口罩或用纱巾蒙头,多喝水,适当多吃些清肺、润肺食物。
此外,谷雨前后,杨花柳絮随风舞,很容易引起鼻痒、鼻塞、咳嗽和皮肤过敏等症状,所以如果进行户外活动,一定要做好防护。
15℃是春捂的临界点
谷雨时节自然界阳气骤升,易引动人体内蓄积的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春日常见的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以及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这就是所谓春季上火,即"春火"。“抑制‘春火’应该春捂有度,15℃是春捂的临界点。”魏秀莉表示,对于捉摸不定的天气,很多人宁可多穿点也不愿意冻着,说是"春捂"。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春捂也应有度,15℃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否则反而容易诱发"春火",体内产生的热与潮湿相遇容易生病。尤其是早晚与中午温差大,早晚应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尤要注意这点,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就够了。
同时,谷雨之后,气温回升加快,人体水分容易通过运动出汗、呼吸等形式大量丢失。要特别注意及时清除体内的积热,合理补水。
转自海口市晚报